(一)龙江
全长56公里,流域面积538平方公里,县内长35.51公里,流域面积474平方公里。平均流量每秒5.34立方米,年迳流量1.69亿立方米。是福清县第一大河流。
龙江有两源:一源在莆田县北部观音坑附近的瑞云山北麓;一源在永泰县东南楼梯石南麓。两源于莆田县西北部汇合,流经大渡口谷地进入福清境内,经东张镇的漈头、岭下、芦岭、溪北、道桥、东门盆地到石坑入东张水库。穿过水库大坝,出真武殿,经宏路镇的东坪、大埔,在石门与北向来的石塍溪之水相汇合,于观音埔又与南向来的关溪之水相汇合,然后进入天宝陂。在县城西门纳入北向来的虎溪、大北溪之水,经音西镇的玉塘、霞楼、倪埔、松峰、松潭,过海口镇的里美、梧光、东峤、后路、晨光,于海口注入福清湾。
龙江流程长,分为五段:源头——县境称西溪,县境——东张水库称雀溪,东张水库——天宝陂称交溪,天宝陂——龙首桥称龙首河(古称河头),龙首桥——海口称龙江(古称螺纹江)。按河流形态特征,以真武殿与龙首桥为分界,分上、中、下游。西溪、雀溪为上游,流经峡谷和小盆地,河谷狭小,水流湍急;交溪、龙首河为中游,河谷宽,河床浅,卵石多,水流和缓;县城以东的龙江为下游,江心泥沙淤积,潮汐作用大,大潮时可通航20吨货船,小潮时也能行驶15吨货船,下游江水因咸淡交混,不宜灌溉。龙江支流有:
石塍溪(太城溪) 是龙江的最大支流,长18公里,流域面积81.1平方公里。有两源:一源在五子岩西麓,一源在棋仑山东麓。两源在镜洋乡北部的红星(牛埕埔)村汇合,向南流经东升、波兰、镜洋,到可溪村汇入西来的可溪之水,后转向东南,切太城峡谷,经宏路镇的北前亭,至石门纳入无患溪之水,入龙江。
虎溪(可洛溪) 长13公里,流域面积48.6平方公里。有四源:一源在闽侯县双奶顶南麓,一源在大尖(尖)山东麓,两源南流汇于阳下镇的芦院村,称芦溪;一源在虎尾山西麓,一源在纱帽山东麓,两源向东南流汇于音西镇的龙溪村,称龙溪。芦溪和龙溪又在阳下镇的溪下汇合南流称虎溪,经油楼、奎岭入龙江。
北溪(大北溪、涧溪) 小支流较多,成树枝状水系,长17.5公里,流域面积68.9平方公里。有两源:一源在黄晶岭南麓,一源在石湖岭西南,两源南流于阳下镇的作坊汇合,经东田、溪头、阳下等地,在县城西门注入龙江。
关溪(交溪) 长12公里,流域面积32.1平方公里,是龙江南岸最大的一条支流。发源于玻璃岭,分支较多,向东北流经宏路镇的南峰、金印、周店、大埔,至溪下纳入东南方向来的小南洋溪水后,注入龙江。
(二)渔溪
位于县境西南,长25公里,流域面积68平方公里,是福清县第二大河。发源于大帽山西麓,向南流入建新水库,出水库向东流经渔溪镇的建新、步上、双墩(王厝)、上张、南前亭及上迳镇的南湾、县圃,至北屿附近入迳港。上游水流急,河床比降大,河道弯曲,多礁石。中游纳入黄檗山来的小支流,河道宽,水量丰富。下游进入渔溪平原,水流缓慢,河道平直,河床浅,多卵石,出口处沙洲分布其上。
(三)迳江(六亩河)
位于渔溪之北,长16公里,流域面积39平方公里,是福清县第三大河。有两源,一源在大帽山东麓,一源在罗汉山东麓,两源于大溪寺汇合后东流至三落厝以西,纳入源于黄檗山的小支流,经渔溪镇的联华,进入渔溪平原北部,在后郑与源于虎暗山东麓的支流汇合后继续东流,经上迳镇的牌边、海头,又与源于玻璃岭的支流相汇,在上迳入迳港。上游河谷深,两岸悬崖削壁,有著名的珠帘瀑布;下游河床浅,上张一段河道连续弯曲,蔡厝一段河道呈牛轭状。
(四)大坝溪
位于县境东部,长17公里,流域面积58平方公里。发源于福、长交界的水口顺(泉嘴顶)西南麓,流向西南,经南岭乡的梨洞和城头镇的五龙、凤屿、星桥等地,于海口镇的斗垣入福清湾。河道出口处沙泥淤积,河床浅。
(五)江阴溪(沾泽河)
位于江阴半岛的南半部,长11公里,流域面积21.7平方公里。发源于双髻山南麓,穿过内坑底水库,经洋门、浔头入沾泽湖,出湖后于何厝注入兴化湾。
(六)一都溪(龙屿溪)
位于县境西北,全长28公里,流域面积126.4平方公里。福清境内长19公里,流域面积106平方公里。发源于天竹岭南麓,流向西南,经镜洋乡的半岭和一都乡的山坑、罗汉、普礼,至一都后拐向西北,经东山,进入永泰县的赤鲤溪。在永泰塘前人大樟溪,是大樟溪的一条支流。
(七)凤迹溪(三叉河)
位于县境西南,全长31公里,流域面积83.7平方公里。福清境内长22公里,流域面积80平方公里。发源于尖山南麓,经东张镇的金芝和新厝镇的凤迹,穿过东方红水库,进入莆田县境。在桥尾汇入萩芦溪,是萩芦溪的一条支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