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发 电
  

  (一)火力发电
  民国18年(1929年)初,龙溪石码人刘炳丁等集资6000银元在城关绥东应城寺内创办漳浦县利民电灯米绞股份有限公司,机组为德国产辛劳克莱24匹马力配48千瓦发电机,供电照明和碾米,为漳浦电力工业之发端。随后,全县先后办起20家米厂,都自动发电,至抗日战争期间,只留存县城集昌一家,其余机器内迁龙岩。
  民国31年,三民主义青年团在城关开办青年电厂,安装1台7匹马力柴油机配5千瓦直流发电机,发电照明,经营不到一年倒闭。
  抗日战争胜利后,县城有源盛米厂和泰隆米厂。泰隆米厂建于民国35年(后更名民友米厂),发电照明和碾米。
  1950年漳浦县人民政府接管民友米厂,从事发电照明和碾米。
  1952年,在漳浦城关南大街新建安装有50匹马力柴油机、24千瓦发电机的漳浦新建电厂,1954年更名漳浦电厂,发电白天供碾米,晚上照明。1955年增加150匹马力8缸柴油机64千瓦发电机同轴发电机组1部。1959年增加60匹马力柴油机配30千瓦发电机和120匹马力木炭机配60千瓦发电机各1部。1960年增加225匹马力柴油机配120千瓦发电机1部。1969年增加135匹马力柴油机配120千瓦发电机和80匹马力柴油机配50千瓦同轴发电机组各1部,同时发电并车。到1974年,发电机组不能适应电网电能质量需要被淘汰。此外,先后于1953年建旧镇电厂,1957年建杜浔电厂、官浔电厂,1958年建赤湖电厂,1962年建佛昙电厂。1982年全县9家火电厂均被淘汰。1984年1月,鹿溪糖厂自备火力发电,安装2台35吨锅炉,1台6000千瓦背压式汽轮机组,榨季年发电量达1400万千瓦时,供日榨量2500吨榨糖用电。同年与草埔变电站并网。1989年发电量93万千瓦时。
  (二)水力发电
  1959年,在石榴乡埔野村建成9匹马力2.5千瓦发电机水电站,为漳浦县历史上第一座农村小水电站。
  1960年,在后井建成装机容量115千瓦水电站,同时架设后井至城关的10千伏输电线路,1961年开始发电输送城关与漳浦电厂的火电并车,是漳浦县第一座国家投资的中型水电站。至1978年,全县水电站10座,总装机容量3293千瓦。
  1979年后,漳浦水电建设贯彻“全面规划,分期开发”、“谁建谁用、以电养电”和“自建、自管、自用”的方针,加快小水电建设步伐,重点开发有库容调节性能的坝后水电站。至1989年10年间共建水电站30座,装机41台,容量4685千瓦。
  到1989年底,全县共建水电站55座,装机容量8315.5千瓦,除报废或停机的发电机组外,尚有机组60台8011千瓦可投入正常发电。联入省网的电站有17处33台,容量6690千瓦。当年联网发电量1468.8万千瓦时,包括乡村发电量计1649万千瓦时。
  1978~1989年,全县兴建装机容量500千瓦以上的骨干电站5处。
  内湖水电站 县办(地方国营,下同),地址在石榴乡象牙村。集雨面积65平方公里;引水渠长4公里;流量2.5立方米/秒;水头高116米;钢质压力管长350米,内径0.85米;装机2台共1600千瓦;设计年发电量560千瓦时。1989年1月第一台机组建成投产,4月配套完成第二号机组投产并网。投工87.79万工日。总投资316.6万元,其中国家投资110万元。运行后1987年发电量736万千瓦时。1989年发电量438万千瓦时。
  梁山水电站 县办,地址在盘陀乡割埔村,属两级发电站。一级站是利用水晶场水库渠道落差进行发电,集雨面积6.3平方公里;蓄水量274万立方米;流量0.54立方米/秒;水头高100米;钢质压力水管长180米,内径0.5米;坡度1∶1.2,装机2台共400千瓦,设计年发电量150万千瓦时,1979年5月建成投产,投工5.3万工日,总投资48万元。二级站是利用梁山水库高低干渠落差发电。蓄水量307万立方米;流量0.9立方米/秒,水头高195米;钢质压力水管长620米,内径0.6米;坡度布置在1∶2、1∶3、1∶2.2三个陡坡上;装机3台共1200千瓦;设计年发电量500万千瓦时。1979年4月建成投产,总投资26.3万元。合计总装机1675千瓦,总投资194.3万元。1989年发电量655万千瓦时。
  杨美水库坝后电站 县办,地址在赤岭乡杨美村。集雨面积59.8平方公里;调节库容3300万立方米;流量5立方米/秒;水头高12米,装机2台共500千瓦,设计年发电量79.7万千瓦时。1982年1月建成投产,投工5.71万工日,总投资58.53万元,其中国家投资27.9万元。1989年发电量9万千瓦时。
  祖妈林水库坝后电站 县办,地址在杜浔镇徐坎村。集雨面积40平方公里;调节库容3160万立方米;流量4立方米/秒;水头高16.4米;装机2台计500千瓦;设计年发电量110万千瓦时。1981年10月建成投产,投工9.5万工日,总投资50万元,其中国家投资15万元。1989年发电量49万千瓦时。
  朝阳电站 县办,地址在南浦乡美林村。属两级发电站。一级站利用朝阳水渠落差发电,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;水头高9.12米;流量3立方米/秒;主压力管为钢筋混凝土管,长20.6米,内径1米,坡度1∶3;装机2台计250千瓦;设计年发电量75万千瓦时,1973年3月投产发电,1979年8月全面配套,1981年1月向电网送电,总投资30万元。二级站,地址在中西林场掷石村,集雨面积100平方公里;年平均降雨量1700毫米;水头高11.36米;流量4.5立方米/秒;主压力管为钢筋混凝土管,长度18.3米,内径1米,坡度1∶3;装机3台计375千瓦。1979年5月投产并网。1983年一、二级合计发电16.95万千瓦时。1989年发电量162万千瓦时。
  此外,还有县办的眉力坝后电站装机容量250千瓦,1989年发电量18万千瓦时;后井坝后电站装机容量160千瓦,1989年发电量1万千瓦时;右过坡电站装机容量275千瓦,1989年发电量12万千瓦时。乡、镇、场办的梁山三级电站装机容量200千瓦;苦竹电站装机容量250千瓦;四君电站装机容量375千瓦;赤丰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;南山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;下芬电站装机容量125千瓦等共9座电站。村办的主要有大坪电站装机容量100千瓦;山美电站装机容量125千瓦;溪东电站装机容量125千瓦;土楼电站装机容量200千瓦等共27座电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