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国期间,永春灌溉百亩以上的引水工程233处。新中国成立以后,1951年10月建成一都南阳村官埔圳,有效灌溉面积600亩。1952年在五里街埔头原永阳陂旧址上游约1公里处重建五里圳,主灌区埔头、西安、华岩、仰贤、儒林、桃东等村,干渠长5公里,有效灌溉面积810亩。从1953年至1957年的合作化期间,建成九里圳、十里圳等9个工程,灌田2306亩。1958年,各地大办水利,兴建大小引水工程数十处,如胜天圳、万工圳等,实际建成的较大引水工程6处,灌溉面积1584亩。1961年至1965年建成水圳10处,灌溉面积1720亩。至1987年,全县有大小引水工程7853处,总受益面积13.11万亩,其中灌田上百亩的引水工程260处(包括灌田上千亩的工程4处,灌田500亩至810亩的工程10处)。 灌田500——810亩的引水工程
工程名称
所在乡村
坝高(米)
坝顶长(米)
坝 型
引水流量
干渠长度
灌田面积
备 注
下兴圳
一都仙友
1
25
木 头 坝
0.15
2.5
650
苦坪头圳
锦斗珍卿
1
13
干砌卵石坝
0.08
25
500
庵厝圳
蓬壶汤城
2.5
90
干砌卵石坝
0.20
1.5
530
黄佛圳
蓬壶美山
2
24
干砌卵石坝
0.50
1.5
510
原名陈岩上坝,结合发电
石鼓圳
石鼓社山
2
62
干砌卵石坝
0.10
2
800
港子坝
石鼓桃场
1.5
124
干砌卵石坝
1
3
500
古路圳
湖洋玉柱
无 坝
0.1
7
600
1958年10月建
五里圳
五里街埔头
4
33
浆砌块石坝
0.4
5
810
1952年建
虎硿口圳
岵山磻溪
1.8
10
干砌卵石坝
1.8
8
750
官埔圳
一都南阳
4
13
干砌卵石坝
0.2
2.5
600
1951年10月建
(一)大边坝 在石鼓乡风美村,原名陂兜岩前地陂,干砌卵石坝,明永乐年间黄德隆修筑。1964年县政府拨款于原坝址下游40米处重建新的浆砌块石重力坝,坝高3.2米,长90米,引水流量2秒公方,干渠长4公里,灌溉面积2500亩。
(二)官圳 在蓬壶美山村。建于明嘉靖五年,原名陈岩大陂,属石砌重力坝,坝高2米,长18米,引水流量0.5秒公方,干渠长2公里,灌溉面积1370亩。
(三)二世坝 建于明天顺至成化年间(1457—1465),在湖洋锦凤村,原属干砌卵石坝,高2.4米,长158米,引水流量0。4秒公方,干渠3公里。主灌区桃源、桃美两村,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。1982年改建为浆砌块石重力坝。
(四)九里圳 起点在石鼓村,1953年建成,1963年改建。坝高2米,长96米,重力坝,引水流量0.4秒公方,干渠长5公里。主灌区华岩、儒林、仰贤、桃东等村。灌溉面积1200亩。
(秒公方)
(公里)
(亩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