平潭地质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,属华夏构造体系。 平潭县地质勘探情况表
序号
勘探内容
地理位置
主要成果
勘探单位
工作日期
1
地质结构和水文特点
芦洋、中楼、流水等
完成《平潭县农田供水水文地质勘探报告》
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
1961.3~1962.4
2
大练月举明矾石矿初查
大练乡月举村
圈出3个叶蜡石矿体
省闽东南地质大队
1978.5~9
3
竹屿至长江澳石英砂勘查
中楼乡
圈出两个远景段块,估算储量6479万吨
省闽东南地质大队
1983.7~1984.3
4
芦洋埔矿区中楼矿段标准砂普查
中楼乡
原矿砂总储量9232.54万吨
省闽东南地质大队
1985.5~1986.12
5
后楼花岗石矿区勘探
澳前镇后楼村
储量87.36万立方米,其中C级25.33万立方米
省地质科研所
1985.6
6
燕窝花岗岩矿区勘探
澳前镇潭角底村
储量284.98万立方米,其中B+C级87.42万立方米
省地质科研所
1985.6
7
防浪堤工程地质勘探
钟门、斗垣、西澳等
钻探101孔,深10~16米
省水产勘察设计院
1990
8
围垦工程地质勘探
江楼、甲狮港
钻探168孔(人力摇钻)5~8米
县水电局
1990
9
平潭机场地质勘探
芦洋乡
完成《平潭机场工程地质勘察报告》(钻探75孔)
南京军区空军勘察设计所勘测队
1992.9~10
10
海坛海峡地质、地球物理勘察
娘宫至小山东
完成《平潭海峡大桥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》
省地震局福州地震地质工程勘察院
1994.6~8
11
海坛海峡工程地质勘察和地球物理探测
娘宫至小山东
完成海峡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和工程地质初勘
地矿部上海海洋局第一海洋地质调查队
1994.8~9
12
海坛海峡地质勘察
娘宫至小山东
钻探36孔,深10~20米,最深60米
省交通规划设计院勘测队
1995.3~6
在区域构造上,平潭位于武夷—戴云复式隆折带东侧的闽东南沿海变质带,东与台湾海峡沉降带相邻。通过卫星遥感信息处理,认为平潭地质构造背景,属于平潭—东山逆冲—推覆构造带,其基底由前泥盆纪变质岩和印支—燕山早期构造层组成,受燕山早期至晚期大规模构造—岩浆活动的改造,形成以燕山晚期为主的火山构造和断裂构造格局,成为比较完整的以花岗岩为主体的构造块体。
根据福建省卫星影像地震构造显示,平潭县处于福建省最大的活动断裂构造带北北东—北东向的长乐—诏安带的东北端。长乐—诏安断裂带的主断裂形迹大致沿闽江口—长乐—福清、惠安、泉州、厦门至漳浦、诏安一线出露,总长度大于350公里,宽度约40公里,总体走向为北北东向。该断裂形成于燕山期,明显控制燕山期花岗岩侵入和火山喷发活动。长乐—诏安带的东侧两条活动断裂穿过海坛岛域内:第一条为平潭县东南—东山县兄弟屿断裂线,位于离大陆30公里,水深40~50米等深线附近的海域,断裂线状界面清晰。第二条为平潭县平原乡—东山县澳角断裂线,切过海湾,是沿海丘陵岛屿链带和平原台地区的界域。平潭北部海域诸岛,又受福建北西向活动的断裂带南平—福州断裂控制,呈条带状排列。
除上述的构造线外,其中规模相对较大的区域性断裂有平原—高山断裂及平潭岛东侧的滨海断裂。这些次级断裂均发育在燕山期火山熔岩和花岗岩中,并以近乎平行的方式展布。
平原—高山断裂 该断裂出露于平潭岛北部平原,经过海坛海峡至福清高山一带,断裂成群出现,地表可见长度5~10公里,总长达36公里以上。在平原附近可见两条呈北东40度走向断层平行出露,中间被第四纪覆盖,倾向北西,倾角60~80度。该断裂自燕山晚期形成后,还多次发生活动,但在晚更新世时期基本停止活动而进入侵蚀风化作用时期。
平潭东侧滨海断裂 该断裂大致沿福建滨海50米等深线分布,总体走向北北东向,倾向南东,倾角较陡,由数条呈雁列式排列的压扭性断裂组成,总长度大于400公里,宽度约12公里。断裂形成于燕山晚期,在喜山期仍有明显活动,至第四纪断裂活动有所减弱。该断裂中南地段,曾多次发生中强地震,说明该断裂是福建沿海最主要的地震断裂。
通过对断裂活动产物形成年代鉴定,平潭断裂活动年代以第四纪中更新晚期为主,即大约在距今12~27万年间有过明显活动,至全新世(1.0万年)趋于稳定。
表2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