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、灌溉工程
  

  三明历史上提水灌溉工具有水车(筒车)、龙骨车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逐渐为水轮泵、机灌、电灌、喷灌所代替。1992年,全市提水灌溉工程985处,有效灌溉面积12.06万亩,占水利灌溉总面积的6.17%。
  (一)水轮泵
  水轮泵由水轮机和抽水泵组成,既可抽水又可发电加工。1952年,大田县肖冠英总结修建赤岩水力抽水发电站经验,研制木铁组合水轮泵,在赤岩安装灌溉,效果良好。并撰写《水轮泵灌田之初步研究》一文,晋呈水利部,得到人民政府支持。1954年,第一代水轮泵样机试制成功,在全国推广。
  1953年5月,将乐县白莲水轮泵站建成,装机40-6型1台,扬程5.6米,灌溉农田250亩。10月,永安县茅坪永浆水轮泵站建成,装机20-6型2台,扬程26.5米,灌溉农田80亩。1985年5月,尤溪县坂面下村水轮泵站建成,装机40-4型1台,扬程6米,灌溉农田200亩。7月,洋中坑兜水轮泵站投产,装机40-6型1台,扬程12米,灌溉农田500亩,发电40千瓦。
  1964年,福建省提出“大力发展水轮泵”口号,三明地区掀起建设水轮泵热潮。专署成立水轮泵建设指挥部,由分管副专员任指挥,地区水电局局长任副指挥,并组织培训水轮泵规划队员87人。1964~1966年,水轮泵大发展,建设30型以上水轮泵133处,占总数的46.5%。1968年受“文化大革命”的影响,各级水轮泵领导机构和专业队伍被撤销,水轮泵工作处于停顿状态。70年代以后,尤溪县在尤溪河上建坪寨、坂面水轮泵站,大田县分别在铭溪河、文江溪上建建设扬水站、沧州水轮泵站,永安县在九龙溪上建鸭姆潭水轮泵站,建宁县在金溪上建余家洲水轮泵站。灌溉与发电相结合,发挥水轮泵的优越性。但在打歼灭战“左”的口号影响下,不少地区对河流规划、水源条件、经济效益等考虑不够,片面追求装机台数,加上水轮泵配件供不应求,维修困难,造成一批水轮泵站报废或效益下降。1972年底,全市有水轮泵831处1132台,灌溉农田8.17万亩,随后逐年减少。1992年,减至345处584台,灌溉农田5.31万亩,占提水灌溉总面积的44.08%。
  全市灌溉2000亩以上的水轮泵站有:
  1.坪寨水轮泵站
  由尤溪县水电局设计。提灌梅仙乡在尤溪河两岸的坪寨、梅仙、往通、汶潭、半山等村的旱田。1966年开工。由于受“文化大革命”影响,刚动工一个多月就被迫下马。1970年冬重新兴建。集雨面积45.88平方公里,混凝土桩板坝,高8.5米,引用流量51.5立方米/秒,工作水头4.5米。大坝左端设船筏道,长170米,宽7米。左泵房安装120-12型综合泵3台串联,扬程64米,出水量300升/秒,渠长1~2公里,灌溉农田2535亩,综合发电3×125千瓦,另装一发电机组125千瓦。右泵房安装60-6型16台,4组并联,每组4台串联,扬程68米,出水量600升/秒,渠长18.7公里,灌溉农田5038亩。1973年建成,投工62万个工日,完成土石方46万立方米。总投资200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89.3万元。
  1979年冬,左泵房增设60-6型9台,3台串联,3组并联,原120-12型专为发电。
  左泵房引水洞进口处在河道转弯凸岸下游,淤沙阻碍进水。1984年1月,三明市水利学会邀请省水管中心、水科所等单位在现场分析淤沙原因,提出排沙措施。同年,管理站在船筏道右侧增建一道排沙闸,宽3米,并拟在对岸做挑水坝改变主流方向。
  2.坂面水轮泵站
  位于尤溪县坂面尤溪河上。集雨面积30.7平方公里。砌石连拱坝,高7米,坝上建公路交通桥,引水量28立方米/秒,工作水头5米。坝右端设船筏道,长200米,宽5.4米。右泵房安装120-12型2台,并联运行,扬程57米,出水量330升/秒,渠长6.5公里,灌溉农田2200亩,安装发电机组4×125千瓦。左泵房安装60-6型9台,3台一组串联,3组并联,扬程62米,出水量400升/秒,开渠6公里,灌溉农田2300亩。1974年10月开工,1979年10月建成。投工59万个工日,完成土石方36万立方米。总投资209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82万元。
  3.鸭姆潭水轮泵站
  位于永安市曹远下墩村九龙溪上。1977年11月开工。集雨面积55.93平方公里,多年平均流量164立方米/秒。枢纽工程,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闸坝,高20.9米,总库容2200万立方米。发电厂位于左岸,坝后式装机8×1250千瓦;泄洪闸在大坝中段和右段,有平板闸22扇,弧形闸3扇;坝顶设公路交通桥,宽6.5米,长232.9米。
  原设计灌溉大湖、茅坪2乡农田1.84万亩。1980年10月至1981年5月,全部机组发电。1985年,左泵房建成,安装发电机组2×630千瓦。1987年,渠道配套安装120-12型水轮泵2台,扬程100米;开渠9.33公里,经上曹水库到瑶田,灌溉大湖片农田7500亩,并为永安城区日供生活用水500吨。茅坪片拟改电灌,待开发。
  4.建设扬水站
  位于大田县建设建爱村铭溪河上。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,浆砌石坝,高3米,引水流量4.5立方米/秒,工作水头23米,安装4BA-6水轮泵4台,扬程247.7米,出水量0.24立方米/秒,渠长5公里,灌溉建爱、建忠、建设3村农田2400亩,发电装机2×400千瓦。1973年3月建成。投工17.6万个工日,完成土石方11.7万立方米。总投资150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91.6万元。由于轴承易热常坏问题尚未解决,有时无法扬水灌田。
  5.渔家洲水轮泵站
  位于建宁县城关水西村金溪河上。集雨面积10.8平方公里,浆砌石坝,高6.7米,引水流量8.8立方米/秒,工作水头4.5米,安装60-6型水轮泵3台,扬程36米,出水量600升/秒。开渠6.5公里,灌溉长吉村农田1200亩,发电装机4×160千瓦。1980年12月建成。投工19.65万个工日,完成土石方8.96万立方米。总投资132.6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55.1万元。
  (二)电 灌
  电灌站投资省、见效快,运行可靠,管理方便。1958年6月,永安良种场吉峰电灌站建成,动力10千瓦,扬程12米,灌溉农田200亩。1961年5月,尤溪城关埔头电灌站竣工,动力28千瓦,扬程12米,灌溉农田150亩。1963~1965年,尤溪城关埔头灌站、梅仙电灌站、永安茅坪霞岭电灌站、大炼电灌站、坂尾电灌站等相继投产,都发挥了显著效益。1966年后,随着小水电不断增长,电灌站得到迅速发展。据20千瓦以上74处电灌统计,1958~1965年建的6处,占8.11%;1966~1978年建的50处,占67.57%;1979年后建的18处,占24.32%。1992年,全市有电灌站560处598台7349千瓦,有效灌溉面积6.26万亩,占提水灌溉总面积的51.88%。
  全市灌溉千亩以上电灌站:
  清流林畲石下电灌站 从嵩溪北坑变电所供电。抽林畲溪水,输电线路26公里,其中高压线路18公里,安装变压器4台320千伏安,电动机5台210千瓦,带动水泵5台。其中,2台扬程为19米,出水量0.22立方米/秒;3台扬程为48米,出水量0.16立方米/秒。渠长8公里,灌溉石下、林畲、增坊3村农田3000亩。供清流水泥厂和林畲乡办企业及群众生活用电。总投资32.61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23.61万元。1974年12月建成。由于电费高,管理不善,渠道崩塌,至1992年只利用电灌940亩。
  永安安砂凉坑电灌站 1972年8月建成。由光岩电站供电,抽白溪水。安装电动机3台22.5千瓦,带动水泵3台,扬程16~32.4米,出水量0.142立方米/秒,灌溉凉坑村农田1210亩。总投资5.9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4.2万元。
  永安茅坪大炼电灌站 1965年4月建成。从县电网供电,高压输电线路5公里,安装电动机2台56千瓦,配变压器1台100千伏安,带动水泵2台,抽文川溪水,扬程28米,出水量0.09立方米/秒,开渠0.5公里,灌溉大炼村农田1000亩。总投资5.7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3.7万元。
  宁化泉上罗坊坝电灌站 1982年2月建成。由湖村供电所供电,高压输电线路3公里,安装电动机2台60千瓦,配变压器1台75千伏安,带动水泵2台,抽泉上水库渠道水,扬程16米,出水量0.14立方米/秒,补充青瑶陂渠水,灌溉高田1000亩。总投资3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2.5万元。
  (三)机 灌
  1953年6月,沙县兴建虬江洋坊柴油机抽水站,灌溉农田166亩;尤溪县兴建团结大池塘木炭机抽水站,灌溉农田200亩。1958年,永安利用旧木炭煤气机在安砂建抽水站。1965年6月,宁化在淮土吴陂建1座低扬程机灌站,柴油机20马力,抽高5米,灌溉农田250亩。山区田高水低,扬程较高,机灌站动力大,耗费燃料多,成本高,农民负担重,有的机灌站建立不久,改装电灌站或用其他水利代替。
  最大机灌站为宁化县泉上隧洞抽水站,1977年6月建成,柴油机2台48马力,水泵2台,抽泉上水库渠道水,扬程18米,出水量100升/秒,灌溉水库高灌区1000亩。投资0.7万元。
  1992年,全市有机灌站80处83台907千瓦,有效灌溉农田4870亩,占提水灌溉总面积的4.04%。
  (四)喷 灌
  喷灌是一种省水节能先进灌溉技术,工期短,见效快。1979年1月,永安兴建麻岭农场喷灌站,由县电网供电,抽小溪河水。安装电动机2台8千瓦,带动40P-10型水泵,铺设PVC管道670米,采用PY-40喷头,移动喷灌茶苗100亩,总投资0.45万元,其中国家拨款0.2万元。5月,梅列区列东喷灌站建成,由省电网供电,抽沙溪河水。安装电动机1台17千瓦,机压管长1400米,采用PY-40喷头固定式喷灌蔬菜80亩,投资5万元。1982年2月,大田太华罗丰喷灌站投产,由乡电网供电,从小溪取水,开渠5公里,安装电动机4台12千瓦,铺设PVC管道1292米,采用PY-30,PY-40喷头,移动和固定自压灌溉柑橘200亩,总投资4.89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3.63万元。
  喷灌对经济作物生长、增产有重大作用,对果类色泽、水分甜度有明显提高。梅列区陈大茶果场150亩柑橘,1984年采用喷灌,比1982年亩增469.5公斤,同年也比紧邻的陈大良种场增126.5公斤。宁化县禾口立新茶场喷灌后,亩产由38.2公斤增至83.65公斤。建宁县马元茶场喷灌后,比喷灌前亩产增17.5公斤。
  新型节水工程管灌,水利用系数为0.9~0.95,可少占地1%~2%。1989年,尤溪县城关埔头第一处管灌工程建成,灌溉农田400亩,投资5.6万元,亩均投资140元。1990年,清流县在林畲(7000亩)、邓家(3000亩)建设万亩管灌工程,省以奖代补50万元。到1990年,全市建成的管灌工程还有:三元区莘口楼前200亩,永安市曹远新村500亩,将乐县芦前乌石坑150亩。
  1992年,全市有喷灌169处,机具183台,喷灌柑橘、茶叶、蔬菜、茉莉花等19598亩,其中固定式12775亩、移动式3883亩、半固定式1210亩;微灌480亩;管灌4处,灌田1250亩。
  全市灌溉300亩以上的喷灌站有:
  永安安砂云峰茶场喷灌站 1986年4月建成。由光岩电站供电,安装电动机5台111千瓦,水泵5台,抽玲珑溪水。渠长450米,蓄水池2个,容积1200立方米,管道长8300米,PY-20型喷头,半固定式喷灌茶苗1200亩。总投资21.44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8.3万元。
  永安安砂大坪山茶场喷灌站 1982年3月建成。由省电网供电,从玲珑溪取水。安装电动机3台51千瓦,水泵4B型3台,蓄水池容积600立方米,渠长2.6公里,喷灌池30个,PVC管长1000米,移动式喷灌茶叶400亩。总投资11.7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2万元。
  永安麻岭茶场永浆喷灌站 1987年11月建成。由省电网供电,从后溪河抽水。安装电动机3台56千瓦,水泵3台,蓄水池容积200立方米,渠长420米,喷灌池3个,管道长3526米,PY-40喷头。机压固定式喷灌柑橘359亩。总投资25万元,其中农垦部门拨款24万元。
  梅列徐碧矮桥果场喷灌站 1988年6月建成。由省电网供电,从洋山溪取水。装机2台34千瓦,水泵2台,管长1300米,PY-30喷头60把,机压固定式喷灌柑橘、茶叶400亩。总投资16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2万元。
  沙县青州马铺喷灌站 1987年10月建成。由乡电网供电,取马铺溪水。安装电动机2台80千瓦,水泵2台,管长1.1万米,喷头310把,蓄水池容积200立方米。喷灌池4个,机压固定式喷灌柑橘300亩。总投资13.8万元,其中国家补助0.75万元。
  大田东风农场喷灌站 1983年5月建成。喷灌茶叶320亩,其中自压固定式100亩、移动式220亩。由乡电网供电,引山坑水,渠长5.4公里,装机4台12千瓦,PVC管长4200米。总投资9.03万元,其中国家拨款6.83万元。